你的认为,就是你的ldquo天花板

时间:2021/5/21 14:47:22 来源:减肥_专业的减肥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北京手足癣医治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593378.html

蜉蝣的第63篇原创文章

“你每天都跑步吗?”

“不,跑二休一”

“你是一个人跑吗?”

“是的,都是一个人”

“你每次都是十公里吗?”

“之前一直在跑5公里,现在起步就是10公里了”

“哇,你的配速好快”

“你瘦下来,花了多长的时间”

“大概3年吧”

“哇,我一直都想减肥,也一直都想跑步,可是冬天起床这件事,我都做不到,还有这样长期的坚持,我肯定做不到的!”

这是一段近期的对话,在我减肥,跑步的这几年里,这样的对话很多,很多,认识的、不认识的每次在看见了周边人或者是看到了我坚持后的改变后,都会问很多很多问题。

总的就是,用了多久?好不好减?跑步累不累?腿会不会粗?是不是不能吃饭?是不是每天都要跑?是不是都要6点起床?冬天也要跑吗?之类的问题.......

我每次都会耐心的回答,但是我观察了下我身边的朋友,能坚持健身或者跑步的朋友只有1个,如果非要说个比例,那我用不夸张的占比来计算的话大概个人里仅有的1位,也就是1/。

今天我想讲述的也不是减肥这件事,是通过这件事,我发现了一种现象,这99个人拥有的是固定思维模式,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明明都有想去改变的想法,也都认为改变会给自己带来类似的好处,但是却预先的给自己下了一个定义,这件事“太难了”“不可能的”。

即认为自己很难甚至是不可能改变。这就是固定型思维模式,我发现身边的人大部分都是这种思维模式。即“固执”也“固我”,封闭在已形成的思维“围墙”内,只是认为,自己认为的是“对”的。另一方面就是认为自己是不可能做到的,否定自己。

01

我们小时候,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题,问有谁可以上来作下解答。

我们觉得自己可能知道答案,但又不是很确定,这个时候我们是不是很胆怯?不敢举手。

心跳加快,眼神躲闪,是我们怕出错,出错后有一种“丢面子”的感觉。

记得刚入职场,这种怕错的思维模式依然大部分的时候都会存在。

开会的时候尽量靠后,或者看能不能找个理由请假,开会讨论即使问到自己,也不敢吱声,并回答我没有疑问......

我们应该都会有这样的时刻,即使是入职很久,很有经验的人在会议上,也会存在着这样“怕”的状态。有没有思考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态?

02

在小时候的学习成长的环境中,我们接受的都是成功学的教育,竞赛机制,排名制度。长大后也会被灌输力争第一、末尾淘汰。

在成长和工作中我们也接受到了太多的批评和指责,慢慢的就会变的不自信了。我们所处的环境不断的指出我们那里作的不够好,犯的错误一再的强调。人的天性是趋利避害的,这就让我们逐渐形成了一种免犯错机制的应对方式。

但是在同样的环境的之下,还是会有人乐于接受批评,乐于迎接挑战,好像不怕犯错,就是被指责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干劲不减。

这个问题在很早就有斯坦福大学的德韦克作了30年的专项研究。用于迎接挑战的人,都有着成长型的思维模式。

很多后来被看做“天才”的人,如拳王阿里、迈克尔乔丹、邓亚萍、乔布斯都是在早期被认定为没有天赋,不够格的人。

他们拥有的是强大的成长型思维,相同的特点就是在受挫后通过不断的可以练习,则成为了“天才”。

腾讯创始人之一,陈一丹创设了一丹奖,这是全世界最大的教育单项奖,奖金万港币,是诺贝尔的3倍。

斯坦福大学教授德韦克就是第一届的获奖者。

03

成长思维,简单的说,就是相信思维,相信人的各种能力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得到提升的。

相反,固定思维模式的人,认为人的能力是不可能不变的,事情要不就是成功,要不就是失败,就是这两种选择。

不能这么简单的去解释,大多数的人都会觉得自己是成长型思维,认为能力提升不是“常识”吗?其实这种想法,在很多的时候也都是由我们的固定思维主导的。

举个例子:如果你在尝试写作,有个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inews.com/ydjf/9271.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