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好的白癜风医院是哪家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01.三种态度
1、晴天霹雳
2、置若罔闻
3、沉着冷静
有研究表明,人们对疾病的态度大相径庭。大体上分为三种:1、晴天霹雳型;2、置若罔闻型;3、沉着应付型。
1、晴天霹雳型
听说自己有糖尿病,嚎啕大哭的有之;下跪医生的有之;黯然神伤者有之。对这种病人来说,糖尿病的诊断有如晴天霹雳。
他们认为自己快到鬼门关了,一般要经历3个月左右时间才能完全克服这种焦虑。
这种病人一旦克服心理阴影,一般都会非常配合医生。预后都很好。
2、置若罔闻型
还有一些病人,听说有糖尿病后,若无其事。不理会,不治疗有之;不接受规劝、不注意应该注意的事项有之;反对相关知识学习的有之。
有人竟然声称:病人要学习医学知识,还要医生干啥?
这种病人把小病拖成大病,把大病拖成不治之症。
3、沉着冷静型
另外约有三分之一的人,听说糖尿病后会冷静思考,主动询问一些常识:比如什么东西不能吃,什么东西多吃。积极配合医生。
一般半年时间,病人都会对糖尿病有所了解,血糖控制得很好。
这部分人的平均寿命与正常人没有什么不同。
得了糖尿病的人的反应也大体符合上述三种类型。随着糖尿病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人群越来越大。置若罔闻型的人似乎有所增多,此时,医生比病人着急。
02.三个概念
1、什么是血糖?
2、什么是胰岛素?
3、什么是糖尿病?
低耗而又清洁的能源问题是国家的战略问题。不同的家也有不同的能源,如用电、用煤气,用煤球等。能源上有差异。
人体也有三种不同的能源:它们是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血糖就是由碳水化合物氧化分解的产物,是我们人体的主要能量。血液中若血糖浓度为零,6分钟发生脑死亡。所以血糖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能量物质。
但血糖需要转移到细胞内才能“燃烧”变成能量。如果血糖不能被运进人体细胞,而是逗留在血液里,那血糖就高了。
血糖为什么会在血液中逗留呢?
原来血糖不能随随便便进入细胞内,血中的葡萄糖要进入细胞,需要有人、开锁、开门。
这个开锁、开门的人就是胰岛素。
如果开锁、开门的人少了,也就是胰岛素少了,或者他懒惰,或者其他阻力,胰岛素的开门功能就会大大下降。葡萄糖就只能留在血管里。血液里的葡萄糖自然就多了。
血液里的葡萄糖多到一定程度就会溢出至尿中,因此称这种病叫糖尿病。
“人是铁,饭是钢,一餐不吃饿得慌”。血糖供应不足出现低血糖则饿得慌,胰岛素质与量出了问题则导致血糖高。
糖尿病的本质主要就是胰岛素的质与量有问题。
03.为什么要控制血糖?
人体的两大网络:血管网络+神经网络
血糖在一定范围的升高并不会引起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即所谓的“三多一少”症状。即使有“三多一少”,也就是能多吃,还能体重下降,从而减肥,岂不是一箭双雕,岂不是糖尿病人的福气?
从前糖尿病的控制标准就是不出现“三多一少”症状。换句话说,只要没有多饮多食多尿,体重下降就行了,没有要求血糖水平、血脂水平、血压水平等。
自年开始的UKPDS研究证明:血糖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对全身血管、神经两大网络系统造成慢性损害,所谓的葡萄糖毒性。UKPDS研究证明:血糖的异常,即使没有“三多一少”与糖尿病人心血管事件发生存在明显的相关性;血糖的升高,即使没有“三多一少”是微血管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从此,血糖控制便有了统一的指标——糖化血红蛋白。
但这个糖化血红蛋白的标准在后来的研究之中做出了多次修改。开始定在小于6.5%,后来定位小于7%,再后来为6.5——6.7%,再后来根据年龄及并发症严重程度等,宽松了要求。最近发表的文章上提到,对某些病例可以放宽到8%。糖化血红蛋白反映了患者近3个月血糖的总体水平,因而成为全世界控制血糖的金标准。
所以,控制血糖是为了预防高血压对血管神经的损害。从而达到预防慢性糖尿病血管病变,慢性糖尿病神经病变的目的。
04.五驾马车之糖尿病教育
教育上的两句话
1、糖尿病是不能治愈的疾病
2、糖尿病是可以控制的疾病
终身不能抛弃的“五驾马车”都是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人的饮食起居及其他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糖尿病人特殊情况下(如外伤、妊娠、哺乳、旅游、其他疾病等)的注意事项,糖尿病人的自身血糖监测与专业监测及注意事项,糖尿病人的运动及注意事项,糖尿病人的饮食及注意事项,糖尿病药物治疗及注意事项等等,都是糖尿病教育的内容。
糖尿病的治疗问题实际上是教育问题
糖尿病的教育是一门艺术
如果没有系统的糖尿病教育,就开始吃药、打针降血糖治疗,是不符合医学伦理道德的。
糖尿病是一个比较幸运的病,因为完全可以控制,而且药物有效,达标容易。但如果没有良好的糖尿病知识教育,往往会因为病人的懈怠与疏忽,造成严重的后果。像《任总一路走好》,《爱妻,你害死我了》里面的主人公的悲剧,与不到位的糖尿病教育是有关系的。
05.五驾马车之糖尿病监测
七八个点:“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这里所讲的“糖尿病监测”主要是糖尿病的自我血糖监测。
随着便携式血糖仪的出现与改进,血糖值几乎随时可测出。
血糖是波动的,随时随地都在不断的变化。但对于糖尿病人来说究竟测哪几个点的血糖才能正确反映体内血糖的变化呢?
一般七、八个点。
七个点:三餐前3个点+三餐后两小时3个点+睡觉前1个点=七个点
八个点:在七个点的基础上+凌晨两、三点时间1个点。
所以宋代词人辛弃疾的词“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与糖尿病人测血糖有关,这样辛苦点就能“弃疾”。
把血糖监测制成如下表格,使医生一目了然。有助于医生发现血糖波动规律,从而找到降低血糖的最佳时期与方法。
不稳定时,每天多测几个点;稳定了,理想了就可以一周,甚至两、三周测一次。
特殊情况下要监测血糖。
血糖是波动的,是一条曲线。一般来说早餐后的血糖是最高时段,凌晨为血糖最低时段。
06.五驾马车之糖尿病运动
一句转折语:什么运动都可以参加,但不要使自己难受。
1、运动对糖尿病人有什么治疗作用?
无论健康人或病人,良好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整体健康水平。
具体说来,体育锻炼可以使心情豁达,改善精神状态;使肌肉发达,弹性增加,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改善能量代谢,消耗体内过多脂肪,减轻体重;降低胆固醇,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而对于糖尿病人经常性的体育锻炼除了以上作用外还有以下作用:
1、增加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从而降低血糖;
2、增加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3、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产生。
2、什么叫运动“三步曲”?
一次完整的运动包括三个阶段叫运动“三步曲”。
这三个运动阶段是:
a、热身运动阶段:一般5-10分钟,主要是做一些舒展运动,如广播体操等。
b、有氧运动阶段:这是最有价值的阶段,在身体允许的范围内一般持续5-30分钟。切记不要勉强自己。
c、放松运动阶段。有氧运动完成后不能马上停止运动,要做一些类似于热身的简单运动,一般3-5分钟。
3、糖尿病人怎样选择运动方式?
对于糖尿病,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各种运动都能参加。对于老年人可以进行漫步、慢跑、太极拳门球等;对于年轻人则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如跑步,篮球等各种球类运动,游泳等,奥运冠军也有糖尿病人。
选择原则
a、这项运动益处多于害处;
b、必须相对喜欢这项运动;
c、这项运动不会使糖尿病并发症加重;
d、如果这项运动使您痛苦就应该重新选择其他运动。
4、运动对血糖有什么影响?
对于一般糖尿病人,运动使血糖降低。
对于1型糖尿病和使用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在体内胰岛素消耗殆尽时,运动不仅可以使血糖升高,还可能产生糖尿病酮症,应该避免运动。
5、怎样防止运动性低血糖?
a、一般病人宜在进餐后1-3小时内运动;
b、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时间(餐后1到2小时);
c、进行高强度运动或低强度长时间运动要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
d、测定运动前、中、后血糖的变化,掌握运动对血糖影响的程度,做到心中有数。
e、长时间运动,可在运动中吃点含糖食物;
f、运动后的24小时内,根据情况可适量加餐。
6、糖尿病人在哪些情况下不能进行运动锻炼?
运动是以身体条件作为基础的,在下列情况下便成为禁忌:
a、血糖过高,胰岛素用量过大,血糖波动较大;
b、伴有酮症、感染、活动性结核、呕吐腹泻等急性并发症;
c、有严重心血管病、脑血管病、肾脏及增生性视网膜病变;
d、外源性胰岛素在体内消耗殆尽,或者外源性胰岛素作用高峰时间;
e、有低血糖倾向;
f、运动前血糖低于5.6毫摩尔/升,可以吃15克食物后,在观察血糖基础上决定是否运动。
每种运动都有局限性,有些运动甚至有一定的危险性。在某些情况下,部分运动成为部分糖尿病的禁忌症。如有周围性神经病变的病人,就不要选择跑步、跳跃及高强度运动。否则有受伤的危险。
7、糖尿病人运动过程中注意事项是什么?
a、从轻微活动开始,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和时间;
b、不能过度劳累;
c、除非有运动禁忌,应有规律,持之以恒坚持下去;
d、根据情况要与饮食、降糖药、胰岛素治疗有机结合;
8、糖尿病人运动的安全准则是什么?
a、最好了解运动前、中、后血糖变化情况;
b、随身携带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食品;
c、运动前必须将运动地点、时间等告诉家属或朋友;
d、佩带明显的糖尿病胸卡并带上电话零钱。
e、每次运动前喝足量的水,30分钟以上的运动,最好在中途喝一次水;
f、运动前要行热身运动和放松运动;
g、运动后应检查双脚是否有红肿、擦伤,如有应及时看医生。
9、运动的强度分类?
轻度:增加基础心率的30%
中度:增加基础心率的50%
高度:增加基础心率的70%
什么运动都可以参加但不要使自己难受,包括身体和心理两方面的难受。
糖尿病人主张轻、中度运动;主张循序渐进;主张贵在坚持。
(鉴于篇幅有限,糖尿病的另外两驾马车:糖尿病的饮食治疗与药物治疗,且听下回分解)
光明学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