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474680.html
新增治愈出院16例,其中4例曾为重症患者;新增确诊病例1例。该确诊病例常住湖北武汉。今天下午,上海举行新闻发布会,邀请市外办港澳办主任张小松,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以及健康科普专家、医院主任医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文化科普宣讲团专家崔松介绍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情况。
今日出院16名患者中,
有4例是重症患者
郑锦
病例情况方面,郑锦介绍,00年月日0—1时,上海市排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疑似病例3例;新增治愈出院16例,其中4例曾为重症患者;新增确诊病例1例。该确诊病例常住湖北武汉,从武汉出发赴外旅游后,于1月8日抵沪,住在亲属家中,后因亲属为确诊病例,其被作为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隔离观察,今被确诊。
截至月日1时,上海市已累计排除疑似病例例,发现确诊病例例。确诊病例中,男性例,女性16例;年龄最大88岁,最小7月龄;例有湖北居住或旅行史,33例有湖北以外地区居住或旅行史,例有相关病例接触史;外地来沪人员例,本市常住人口4例。
目前,9例病情平稳,9例病情危重,4例重症,7例治愈出院,3例死亡。尚有91例疑似病例正在排查中。
今日出院16名患者中,有4例是重症患者,入院时病情重,病情变化快,医务人员密切观察,市级专家组逐一会诊,采取多学科协作与精细化诊疗的模式,“一人一策”,注重脏器功能保护,加强中西医结合治疗,在医护人员科学治疗和精心护理下病情逐步好转,经专家组评估,已经符合解除隔离和出院标准,于今日上午治愈出院。
新增的死亡病例为男性,5岁,肥胖症,合并乙型流感,1月9日确诊为新冠肺炎危重型病例,经组织全市多学科专家团队持续全力以赴抢救,终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救治无效于月1日晚死亡。
郑锦表示,近期本市多日新冠肺炎确诊病例“零增长”,这说明上海的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传染病的防控还远未到乐观放松的时候,当前正值返程和复工复产人流上升,所以市民一定不能有丝毫松懈、麻痹和侥幸的心理,务必要坚持严防严控,继续努力。
有6家暂停签证业务
有19家领事机构还未正常开始工作
张小松
在本市疫情防控期间外事服务有关情况,张小松表示,疫情发生以来,上海友好城市,有关国家和地区友好协会、国际友人等纷纷来电来函,表达对上海和上海人民的慰问,高度评价我市抗疫工作。截至目前,共有50多个上海友好城市、近70个国家和地区友好协会发来慰问信函和视频,表达了与我们同心协力,共克时艰的愿望和信心。
海外各界友人和组织主动捐款和捐赠疫情防控急需物资,为有序做好境外捐赠工作,市外办会同市委统战部、市侨联搭建境外捐赠工作统一平台,建立专门工作机制,加强对境外捐赠工作的统筹、协调、分派和信息沟通,确保每一笔捐赠无缝对接,快速有效落实。此外,还借助上海企业海外工作力量,在我驻外使领馆的支持和指导下,采取捐赠和采购并重、医用和民用并重的做法,为上海在海外大量采购防控物资提供有效渠道。
截至月1日,已收到外国驻沪领事官员、上海友城、有关国家和地区友好协会、上海白玉兰奖获奖者、上海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成员企业、海外华侨华人等通过这一统一捐赠平台向上海捐款捐物总价值近亿元。
此外,张小松介绍说,上海目前共有78家驻沪领事机构,为全市对外交流工作提供了便利。受疫情的影响,从目前情况来看,有6家暂停签证业务,部分领事机构对签证业务受理安排进行了调整,有19家领事机构还未正常开始工作。
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达93%
上海外资企业数量众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发布会上,上海市商务委副主任刘敏介绍了近期本市外资企业复工复产的有关情况。刘敏表示,根据外商投资协会近期对家重点外资企业监测显示,外资企业正在有序恢复生产经营。目前,重点服务业企业复工率达90%以上,重点制造业企业复工率约为70%,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支柱行业的企业复工率超过80%。世界强和总部型企业的复工率较高。监测重点企业中,世界强投资的企业复工率近90%;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复工率达93%;外资研发中心复工率达87%。
从摸排的情况看,已复工复产外资企业按照疫情防护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员工上岗前测量体温、全体佩戴口罩、办公场所定时通风消毒、加强用餐管理等各项防护措施。同时,外资企业纷纷结合自身业务特点,采取了居家办公、轮流到岗、网上办公、错峰上下班等灵活方式,减少员工聚集,降低感染风险。
下一步,市商务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各区,一手抓指导外资企业做好疫情防控,一手抓推动外资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全面复工复产。同时积极帮助外企用好市政府8条等政策措施,加大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具体问题的协调解决力度,为企业提供最优服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恢复生产经营。
消毒水不是花露水
“消毒水不是花露水,过度消毒也是毒。”崔松表示,防控新冠肺炎,“宅”字当前。宅在家里,减少外出,就是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做好家庭防护,就是对自己和家人最好的保护,也是对社会积极的贡献。他提醒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常开窗,加强室内通风;勤打扫,保持环境整洁。市民朋友在居家生活中,无论防控期间还是疫情过后,都要养成居家健康好习惯:
第一,讲卫生、勤洗手,打喷嚏掩口鼻;
第二,把体温计、口罩、酒精棉球作为居家生活的“标配”;
第三,进餐用公筷或分餐制,不共用浴巾、水杯等用品,避免交叉污染;
第四,回家轻脱外套和鞋子,置于通风处,然后马上就洗手;
第五,加强健康监测,如有发热、干咳等症状,应佩戴口罩、避免与家人近距离接触,并及时就医。
见习记者
张叶荷
上海法治报评论
反思“邱钧之死”
7岁的邱钧常年锻炼,体魄健强,膂力过人,曾获北京健美比赛老年组冠军,被誉为武汉的“施瓦辛格”。面对疫情暴发,他拒绝戴口罩却经常外出,结果受到病毒感染,不幸去世。悲哉也夫!
戴口罩是阻断病毒传播的重要防线,在公共场所戴口罩已成为近期的刚性规定,具有法律效力。它已不止是道德命题,而是关乎原则问题,甚至涉嫌触犯传染病防治法。有些人却置若罔闻,我行我素,心存侥幸,“放飞”自我,委实令人费解。这种行为缺乏边界意识。公共场合毕竟不是自家客厅,不能由着自己的性子。你倘不戴口罩,对己是失防、失范,可能如邱钧殃及自身,还会惊扰周围,也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对公共安全构成威胁。
当然,防控常识告诉人们:戴口罩也不需要全天候。在室外通风处与他人保持米以上距离,通风良好的办公室、独居处或家庭成员都健康(居家、开车)的情况下,可不必戴口罩。
虽然相比之前,时下疫情已得到了极大的控制,走势“向好”,但并未到“拐点”,相距“全胜”尚远,当下却见人流渐多,街市趋忙,复工频繁,甚至有些景点也开放限量迎客,这更需要人们提高警惕,出门戴口罩以加强自我防范,远离病毒。
面对公共事件,我们该承担什么?该如何尽到应尽的公民责任?这次疫情防控也是每个人自我检视的契机,切莫重蹈邱钧覆辙!
——沈栖
编辑
刘家杭
温馨提示
如果您喜欢本文,请分享到朋友圈;想要获得更多精彩信息,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