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翻译佛说减肥经佛陀赐予众生免

时间:2020/9/17 18:06:19 来源:减肥_专业的减肥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泉州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dfjc/

佛说减肥经佛陀赐予众生免费无副作用的终极减肥养生之法

温馨提示:先读一下减肥的两个佛经,一起看看国王是怎么从当初的肥胖,而在佛陀的教导下减肥成功的,再读注释哦

  (一一五○)杂阿含经之《佛说减肥经》

我是听佛陀亲口这样说的

当时,佛陀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中。

当时,憍萨罗国的国王波斯匿王,他的身体非常肥胖,粗大,全身流汗,现在来到了佛陀的住所,恭敬顶礼佛陀的双足,虽然退下坐在一面,但是波斯匿王的气息依然在长时间的急促呼吸。

这时,世尊告诉波斯匿王说:大王的身体,真是太过于肥壮盛多。

大王对佛陀说:是这样的,世尊,我患了身体肥胖的病,经常因为这个身体极其肥胖的缘故,而惭愧,羞耻,厌烦这样肥胖的身体而痛苦不已。

这时。世尊对波斯匿王说了偈语:

人应当自心时刻忆念来提醒自己,每当吃饭的时候要知道节制自己的贪吃之心,限量自己的饮食。

就能让五受阴中的身受,舌受渐渐微薄,身体就会得到轻便,食物快速得到消化而保护与延长自己的寿命。

当时,有一个少年,名字叫做郁多罗,在佛会中坐着,这时,波斯匿王告诉郁多罗说:您能从世尊所说的偈颂接受世尊的教导,每当我吃饭的时候,为我诵持吗?若能这样做的话,我赐予您十万金钱,也常常给予您饮食的赏赐。

郁多罗对波斯匿王说:我愿意这样做,定当接受世尊的教导,每当您吃饭时为您诵持这四句偈颂。

这时,波斯匿王听到佛陀说,心生欢喜,非常乐意这样做,恭敬顶礼佛陀后离去。

这时。郁多罗知道波斯匿王离开后,到世尊的面前,接受并记住世尊所说的偈语,在波斯匿王吃饭的时候,每顿饭都为他诵持这四句偈颂。

对大王说:如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道所看见。而说这个偈语。

人应当自心时刻忆念来提醒自己,每当吃饭的时候要知道节制自己的贪吃之心,限量自己的饮食。

就能让五受阴中的身受,舌受渐渐微薄,身体就会得到轻便,食物快速得到消化而保护与延长自己的寿命。

如此这样,波斯匿王按照佛陀的教诲减少饮食,经历一段时间以后,大王的身体就变得均细,轻便,相貌端正。波斯匿王非常高兴,在楼阁上,向佛陀居住的地方合掌恭敬,右膝盖跪地,三次这样说:

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

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

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

赐予我现在法的利益,未来世的利益,因为我的饮食能知道节制自己的贪吃之心和限量饮食的缘故。

法句譬喻经广衍品第二十九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白话译

以前,佛陀在舍卫国宣说佛法,教化众生,天、龙、鬼神,帝王,人民经常都在每天的三个时间去听佛陀说法(三时古印度就是十二个小时,每次四个小时)。

那个时候有一个国王名字叫做波斯匿,他的为人骄傲,我慢,放纵自己的五欲,眼睛被外色所迷惑,耳朵被外面的歌舞之声所迷乱,鼻子贪着美好的香气,口舌放纵享受于酸、苦、甘、辛、咸五味的饮食,身体贪着于男女皮肤之细软滑泽的色欲,他的饮食极度的丰盛美好,从一开始就没有任何厌烦与满足,每顿饭都吃的非常多,依然还时常觉得肚子空虚而肌饿,因此皇宫里的饭菜都没有停止过供应,他以吃饭为日常最重要的事情。渐渐的波斯匿王的身体也因此变得肥胖起来,他所乘坐的车子,也坐不下了,无论是寝卧还是起身做种种事情,都苦于自己呼吸短促而不能相接续,经常因气息闭塞而停止了呼吸,经过一段时间后,波斯匿王也因此惊动而察觉了这种情况。他端坐和睡觉都因这肥胖的身体感受到痛苦而发出呻吟的声音,苦于自己的身体如此的沉重,睡觉时,因为身体过度肥胖无法转换角度、翻动身子,痛苦不已,他以这个身体为大祸患。

波斯匿王痛苦不已,实在受不了了,于是命令下属整备车马,去佛陀的处所之地,侍者扶持着波斯匿王给佛陀合掌问讯后,退坐一旁,双手合掌对佛陀说:世尊,离别这么久,很久都没有来陪伴、侍候看望您了,我有一个问题想询问自己一直没有门径的苦恼。不知道自己造了什么样的罪业,我的身体会如此的肥胖。我不能自己觉知是什么原因导致自己这样的痛苦,身体重量极度的增加,呼吸短促而困难,身体沉重等祸患,难受之极,所以离别很久而不能经常来礼敬看望佛陀。

佛陀告诉大王说:人有五种因缘会让人恒常肥胖。

第一:数食:每顿饭吃了过多的饮食及饮食次数过多(宿食不消而增食则增胖)

第二:喜眠:喜欢睡眠及贪睡。(睡眠过多运动少,新陈代谢降低,则易增胖)

第三:憍乐:骄傲放纵自我享受快乐。(安逸使人堕落于享受,增加贪欲,则胖)

第四:无愁:不愁吃喝、金钱及因果(就会肆无忌惮的放开肚皮吃喝及不信因果贪吃各种肉食则胖)

第五:无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做(人无事做,活动少,则没有消耗精力的途径,脂肪无法代谢,则胖)

这就是五种事如果喜欢的话就会让人肥胖,如果想要不肥胖,就要减少饮食,饮食要清淡不精细(古人之粗茶淡饭),这样做了之后,身体就会渐渐瘦下来。

于是世尊又说了偈语:

人应当有这样的正念来提醒自己

每日吃饭时知道自我节制贪吃,减少饮食。

这样身体的饮食之乐受就会渐渐微薄,身体就会轻便。

饮食也会快速得到消化而保护延长自己的寿命。

波斯匿王听闻到世尊的偈语后,心里欢喜无量,当即呼唤自己的厨师告诉他说:您要受持和持诵这个偈语,如果为我准备食物的时候,先为我说一下这个偈颂,然后再为我准备食物。国王从佛陀的处所离开返回到皇宫后,厨师在给大王准备食物时,就说了佛陀的偈语。大王听闻世尊的偈语后,心生欢喜,每日减去一匙子的饮食,这样以后大王的饮食渐渐减少,于是身体变的轻便起来,即恢复到以前的瘦身状态。自我见到自己这样的身体状况,非常高兴的忆念佛陀的恩德。于是就步行到了佛陀的处所,向着佛陀举手施礼。

佛陀让大王坐下了后问大王说:大王的车马,侍从都存在着,以什么因缘要步行过来呢?

波斯匿王非常欢喜的对佛说:上一次得到佛陀的教诲,我每日如法的执行后,现在的身体变得轻便起来,这都是世尊的力量啊。所以我以步行来告知佛陀自己为什么如此的痩下来了。

佛陀告诉大王:世间的众生都是如此,不知道人生无常,迁流无暂停,终将变异之苦,而不断的增长自身的色、声、香、味、触五欲,不能忆念培植福德之事,一旦人死,神识离开后,只留下身体在坟墓的尘土中随风飘扬。智慧的人知道滋养精神即自心,而愚痴的人只知道滋养身体。若能明白这些道理,奉行修持圣人的教诲,自然能得到无量的福德。

于是世尊又说了偈语:

人如果不能听闻圣人的教诲,长大了后就像一头牛,只能增长肌肉及肥胖的身躯,

这样的人就没有智慧,在生死中就会内心空虚、精神贫穷无依,无论去和来会因为身体的肥胖而异常艰难。

如果意念再随着贪着这样的身体,更会痛苦没有穷尽的时候。

智慧的人看见这样的人知道其中的痛苦,所以能够舍离身体的贪着

灭除意念的骄傲我慢及种种妄念,断除色、声、香、味、触五欲的染着

贪爱断除完毕后,就能进入不生不灭的涅槃。

波斯匿王听闻了世尊的偈语后,非常高兴,能明白世尊所说的道理,当即发下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无数听到世尊开示的人都获得了清净的法眼。

词汇:涅槃之真理,无生灭,故云无生。因而观无生之理以破生灭之烦恼也。

(月+庸)据《康熙字典》解释,该字读作chōng,意为“均”、“直”.参

年国际权威杂志《柳叶刀》(TheLancet)发表了一篇的关于肥胖的研究报告震惊了世界,更震惊了中国。报告指出(图1,2),中国的男性肥胖人数从年的70万,增至年的万,女性肥胖人数从年的万,增加至年的万,男女肥胖人数均超过美国,高居全球第一。

中国有22%的人超重,中国目前肥胖人口达3.25亿人,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世界卫生组织(WHO)年中国调查研究

肥胖可导致一系列并发症或者相关疾病,进而影响预期寿命或者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在较为严重的肥胖患者,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上升。BMI在25—30kg/m2的人群,上述风险增加的程度较轻,此时脂肪的分布可能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中心性肥胖症患者要比全身性肥胖者具有更高的疾病危险,当BMl只有轻度升高而腰围较大者,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就增加。

看到越来愈多的人肥胖和增加肥胖之疾病,工作室小编也很想运用自己所学,为有缘众生出谋划策,尽一份自己的微薄之力,再次摘录佛经以供有缘学习。

心灯佛教文化工作室注释:

因经济的飞速发展,众生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对的提高了,生活质量比过去更加丰富,不再像过去吃不饱,穿不暖,很多人的财富越积越多,以工商业为发展中心的文明,社会百花齐放,因而社会中各种街头小吃,各种高档餐厅,各种水果,各种点心,各种肉食,各种零食,各种坚果,数不尽数,面对着琳琅满目,色、香,味俱全的饮食,一个人没有一定的自制力和自我养生的理念认知,那么就会被这些饮食所牵引,越吃越想吃,一旦没吃,心理就会或忆想,或烦躁,或如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寻找下班或某一天的机会去品尝一下,乃至贪吃各种山珍海味,以满足一下自己的吃欲。

因此越吃越胖,而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很多人下班后就已经天黑了,洗漱吃完饭后,都没有多少运动的时间,或者有的人干脆懒得运动,以此经而久之,脂肪得不到代谢,营养过剩,渐渐增胖。

而部分孩子增胖的原因除了贪吃之外,父母也会以对孩子的疼爱,满足孩子的吃欲,也有不断的给他买好吃的,做好吃的,以此孩子也会很高兴很开心,如此渐渐增胖。

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大多女子都喜欢苗条的身材,因此一旦增胖或肥胖后,为了爱美及身材,都会尽可能的减肥,有的人明知道是自己贪吃所致,但是却不愿意承认,或改不了自己的贪吃之心,或者有的人也不知道自己怎么胖起来的。

因此不少女子,还有部分男子,为了让身体瘦下来,购买价格高昂的减肥药物等,可是这样的药物副作用非常大,我们且仅仅举一下随便搜索的几例子吧:

***明星因吃减肥药导致心悸入院入院。

***明星减肥不当差点导致股骨头坏死。

***吃代购减肥药10天导致肾衰竭。

***9月份吃减肥药晕倒全身冒虚汗、发抖,下巴都磕破了缝5针

***高中为了减肥吃过,口干,心慌,一晚上睡不着觉,而且并没有瘦,只觉得难受,所以,减肥药并没有什么卵用

28岁女子为了减肥,吃8个月的减肥药患上尿毒症

网络上这样的新闻还有无数,有心的人可以自行搜索。着实让小编惊讶和痛心不已,如果众生都能了知减肥的根源,都能学习佛陀的教诲,哪里会受这么多苦头与弯路啊,因此小编与工作室的义工为了有缘众生,赶紧翻译了减肥相关的经典,以利有缘众生

所以应当知道,减肥药,和不当的减肥对身体的损伤是很大的,如果不慎的话,可能会造成终生的疾患,后果不堪设想,即使这个减肥药真的有用,但是是药三分毒,对身体的副作用是无法避免的,万万不可为了一时之美,而换来更加痛苦的代价。

更何况这种减肥的方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好像一个管子里装满了淤泥,一边用水冲刷冲走了一些,但是另外一头的淤泥又迅速的进入填满了管道,所以想要减肥必须从根源入手,不能从根源入手的话,即使那种切除脂肪的减肥手术,作用也不大的,因为不从根源入手,还会再次长出来。

那么根源是什么呢?

相信读完上面翻译的佛陀的经典都自然知道,根源在哪里了?

佛陀告诉大王说:人有五种因缘会让人恒常肥胖。

第一:数食:每顿饭吃了过多的饮食及饮食次数过多(宿食不消而增食则增胖)

第二:喜眠:喜欢睡眠及贪睡。(睡眠过多运动少,新陈代谢降低,则易增胖)

第三:憍乐:骄傲放纵自我享受快乐。(安逸使人堕落于享受,增加贪欲,则胖)

第四:无愁:不愁吃喝、金钱及因果(就会肆无忌惮的放开肚皮吃喝及不信因果贪吃各种肉食则胖)

第五:无事:闲着什么事情都不做(人无事做,活动少,则没有消耗精力的途径,脂肪无法代谢,则胖)

我们仅仅说一下其中的几个大家比较熟悉和认可的

佛陀主要开示的就是从减少饮食做起,节制自己的贪吃之心,限量自己的饮食,

哇,这不是营养专家经常提醒的定时定量吗?

不要喜欢睡眠而贪睡,因为过多的睡眠中新陈代谢减少,营养不能得到运化,就会转化为脂肪堆积体内而增肥。

还有一个闲着没有事干,活动少,运动少,这样的人脂肪得不到代谢,食物消化也慢,必然会增加肥胖,

这不是,专家经常提醒人们要多运动吗?

肥胖的波斯匿王就是从每日减少一勺子的饮食开始日日从一个肥胖的身体变瘦的,所以我们想要减肥,必须从减少饮食的摄入量做起,也就是饮食的热量。

那么我们来看看佛陀的时代时候,佛陀是怎么让僧众来减肥和消化食物的。

尔时。世尊见诸神足弟子。各将其众而自经行。《增一阿含经》

翻译:当时,世尊看到很多证得神足通的比丘弟子,各个领着众弟子经行。

尔时。世尊于舍卫城乞食已。食后在祇桓精舍而自经行。《增一阿含经》

翻译:当时,世尊在舍卫城乞食后,吃晚饭后,世尊就在祇桓精舍经行(佛陀以经行来消化食物)

《四分律》卷五十九所说,时常经行能得五利:(一)能堪远行,(二)能静思惟,(三)少病,(四)消食,(五)于定中得以久住。

翻译:佛陀教导弟子们要饭食后经行,时常经行能得到五种利益。第一能忍受远行之苦,第二能安静思维,第三,能减少疾病,第四,能有助于消化食物,第五,能有助于在禅定中得到久住。

从多运动和减少饮食,减少睡眠来说,所以说用现代的话来说,佛陀在二千多年前就是运动专家,减肥专家的鼻祖呀。

以下还有

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中:”尔时薄伽梵。在广严城猕猴池侧高阁堂中。时六众苾刍。于日初分。执持衣钵。欲入广严城次第乞食。去城不远。有栗姑毗子园。其处清闲花果茂盛。流泉交带好鸟和鸣。如天帝释欢喜园内。...世尊常赞如三十三天。我等试观有何形胜。六众议已共入园中。便见种种长短木杵。粗细诸椎及大小石。此等皆拟擎持戏弄。令身运动散滞蠲痾能销饮食。“

翻译:当时,世尊在广严城的猕猴池侧的高阁堂中..当时有六众比丘,在初日分的时候,穿着僧衣拿着钵盂,想要去广严城次第的乞食,在城市的不远处,有一个栗姑毗子园,这里面清净悠闲,花草,水果茂盛,各种流水清泉,多种好鸟和鸣,就像天界天帝释的欢喜园,世尊都常常赞叹这个栗姑毗子园就像三十三天,六众比丘们进去看看这个世尊赞叹的栗姑毗子园有什么奇特之处,便看到里面有种种长木杵和短木杵,就是类似长的如长木棍一样,短的可以舂米或捣物,而以此用来锻炼身体,以及粗细不同的敲打东西的器具,以及大小石头,这些都是托、举、拿、握来操作以此让身体运动,散发积压的食物治愈疾病,而用来消化饮食。比丘们当时进去也操作了一番,然后汇报给了世尊。

根据佛经开示:栗姑毗子园就是当时佛教的在家居士名字叫做栗姑毗子的公园。是一个富贵王族的人,所以佛经里称之为薛舍离栗姑毗子。

这就是过去时候的所以说当时世尊也赞叹这个公园及古代的体育运动来消化食物。

并且世尊用经行,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寻一净地,来回往返的行走或慢走,或快走的运动,以此来消化食物,同时也边走边觉照自心。

在古时僧众还有很多锻炼的方法,在佛经里就不一一例举出来,

中国佛教里禅宗里有农耕,一日不作不日不食,及出坡等事务等有助于消化食物

禅坐后有跑香,有绕佛,绕塔而行,不仅能培植福德,也能有助于禅定和消化食物

达摩祖师传有少林武术来锻炼身体,消化食物,都是一种既有利于身心健康,也能消化食物的健康运动。

讲堂善知识也时常劝化我们早上早起跑步以此能锻炼身体,也能活动筋骨,强身健体,也利于食物消化。

还有现代佛教里比较流行的礼拜诸佛,也就是拜佛礼佛,一则恭敬诸佛消除我慢,二则也是一种全身运动,可以有助于消化食物。

同时佛陀教导僧众饮食知节,过午不食,不非时食,也就是定时定量,不在不该吃饭的时间而贪吃饮食,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恒一坐而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汝等比丘,亦当一食,身体轻便,气力强盛,得修梵行。——《增壹阿含经》

佛陀并教导僧众只吃一食,有利于身体轻便,食物快速得到消化,气力也会强盛,能够利于修行清净梵行。

云何名为但一坐食。谓坐一座乃至应食悉皆受食。从此座起必不重食。如是名为但一坐食。《瑜伽师地论》

阿难陀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我一坐食得安乐住。汝等亦应为一坐食得安乐住。《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也就是说世尊和诸比丘当时从这一座时该吃饭时都应当吃,从座位起来后是不能再重复饮食的,其余的时间是以修行和打坐为主的,多打坐,身体消耗少,能得身体安乐,轻便之善果。

所以若减肥和过午不食的人应当做练习打坐,有利于身体健康,和安定降服自己的贪吃之心理,如果能在打坐中获得轻安的快乐,就能尝到禅悦法喜食,而不贪着于世俗的粗糙饮食。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

何故诸苾刍身体羸瘦不能充悦。时阿难陀即以上缘具白世尊。乃至身体羸瘦不能充悦。世尊以是因缘告阿难陀曰。有五种珂但尼食。(是嚼啮义也)若食不成足食。云何为五。谓一根二茎三叶四花五果。食此五时不成足食。有五种蒲缮尼食。(是含啖义也)食成足食。云何为五。一饭二麦豆饭三麨四*五饼。啖此五时名为足食。若苾刍先食五种嚼食。后时得食五种啖食。若先食五种啖食。更不应食五种嚼食。若更食者得越法罪。

翻译:当时的比丘听从世尊的教诲后,开始减少饮食,但是因为饮食错误的缘故,导致身体瘦弱,世尊就问为什么比丘的身体瘦弱而不能精神焕发呢?阿难就把以上的因缘告诉了世尊,为什么比丘们的身体瘦弱而不能精神焕发,世尊以这样的因缘告诉阿难说:有五嚼食,就是菜根,根茎,菜叶,花,水果或坚果等,吃这五种食物不算是足够食用的饮食,有五啖食;米饭,麦豆饭,炒的米粉或面粉,面饼等主食,才算是足够食用的饮食。意思是当时的比丘经常乞讨吃到的是蔬菜,水果,坚果一类而导致身体瘦弱,后来世尊教导,要吃面饼,面粉,大米,麦豆饭等五谷的食物,才算是一顿正餐。

所以不少减肥的女子经常以吃水果蔬菜来代替正餐,确实也能减肥和瘦小下来,这是佛经里开示的,但是会导致身体营养不良而瘦小,所以后续要及时吃主食,主要是能搭配得当,限量自己的饮食,就能不再过于痩了。

如何正确减肥:

肥胖的根源在于自己摄取热量和营养的物质太多,自己又缺乏运动,身体里的营养无法代谢和消耗出去,只能转换堆积成为脂肪,越积累越多,所以形成肥胖,和大肚腩的原因。部分大肚腩的男子甚至以此为福相,须不知,正是一种缺乏运动,营养过剩,身体气虚的一种体现,积累越多,身体抵抗力差的时候,最容易引发三高之类的疾病,所以《黄帝内经》曰”阳化气,阴成形”。

所以自我控制贪吃之心,减少饮食,定时定量与运动减肥,是目前来说,最经济,最安全,最没有副作用的减肥方法,不需要任何减肥药,减肥茶,减肥手术等,昔日生活富足的一国之王都能减下去,相信只要自己能日日减少饮食和增加运动的情况下,一定能减下去。

运动建议用经行,慢走,快走,或慢跑,快跑,武术等都可以根据自己实际的情况而决定

如果减少饮食的人,建议日常多打坐静心,能调养五脏六腑,对于身心健康非常有帮助。

同时建议减肥的人员,能以素食为主,饮食清淡,如此则能避免复发,看到某减肥吧,辟谷吧等爱美的女子为了减肥,他们不惜辟谷减食多日甚至几十日,来减掉很多斤肉,他们的成功正是因为减少饮食的缘故。但是不少后续不能控制自我饮食的人,依然很快就返回去了,所以养生重在平时的积累与行做,而不在于一时。

有的人说,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贪吃之心怎么办?那么就要认识到自己贪吃是怎样升起的道理,明白道理,才能进一步对治。

我们来看看众生贪吃的心理是如何升起的,在佛教中世尊对众生的习性和心理开示的非常透彻。

一切众生都在色、受、想、行、识五蕴之中流转,

色阴即即我们的身体或一切能看得见的事物,我们身体有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根中主贪吃相关的有眼,鼻,舌,意四根想主导。

他们是怎样作用的呢?

佛法里的五蕴之受蕴分为三种: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

可以理解为

舌头对食物引起的受

好吃的食物带来的感受,

不好吃的食物带来的感受,

也不好吃,也不是不好吃的清淡无味的感受。

鼻子对食物引起的受

比较香的食物带来的感受

不好闻的食物带来的感受

平淡不香也没有不香的感受

首先来源于自己眼睛看到食物后,第一次去吃了,如果这个食物自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则鼻子生好的感受,就会执取很想多闻闻香味和想吃的欲望,不好吃的就会憎恶,不再想闻第二次。

进一步舌头吃了这个食物后,第一次去吃了,食物如果味道鲜美,润滑,入口即化,则舌头生起好吃的感受,就会执着着一秒的感受而心生欢喜高兴,一直吃下去直至饱腹为主,如果口感不好难吃,就会憎恶,不想多吃,甚至离开和烦恼。

在这个其中分别这个食物是香,是不香,是好吃还是不好吃的主导思维就是自己的意识在作用了。

当您产生了憎恶这个饮食,或者喜爱这个饮食的心念后,这个心念就会存储于自己的阿赖耶识里。

因为这个记忆是和食物有关,

那么平时只要您看到这个食物,或者吃饭看到食物的时候,这个意识里的记忆,就会相应的现形,回忆起上一次自己非常喜欢吃的食物的形象和味道,这就是五蕴的想蕴。

因为想了而进一步想去吃,这就是五蕴的行蕴了,进一步还会再次存进自己的阿赖耶识里。

所以除了圣人没有分别贪取之心外,一切人都离不开五蕴,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对治呢?

自我定时定量,严格要求自己,家庭能吃饱的话,就知足常乐,不要贪吃外面的食物,因为如果自己无法控制自己,有了第一次的吃欲所带来好的感受后,就会有了喜爱,而形成了阿赖耶识的记忆后,就会难以舍弃,所以有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如此周而复始。

即使存储了记忆,也好办,当心理回忆起上一次吃的食物和感受时,只要您能觉知到,当下灭除,不去想,不去思维,不跟着它转,立即摒除出去,自我正念纠正自己告诫自己,自己已经吃过一次了,绝不能再贪吃等等之类的话,就等于给自己的意识输入了一个控制的心念,如此就能对治住自己的这种意识。

还有一种方法

《大宝积经》云

”于受无贡高   无思亦无虑 禅事悉知解   观受如水泡“

在吃饭时,对于舌头接触食物所产生的美好的感受,没有自高自大,没有思虑,随缘当做是填饱身体,而不是为了追逐味道,没有思虑这个食物是好吃还是不好吃,就没有了憎恶这个食物或喜爱这个食物的分别的心念,没有了分别的心念,就是佛家里说的无住心,无住心就能保持心的清净,不会被这种五蕴中的受蕴所染污,理论上来说无住心,无分别心所接触的事物都是自心之用,不用再存储进去了,也就是断除了根源的染污。

能对于这种佛法的智慧都能了知明白后,进一步也可以观察身体的受,舌头当时吃食物的感受,想一想为什么会贪吃?是不是因为舌头第一次接触食物时候所产生的感受?如果好吃,就会哇,真好吃,然后产生好吃的乐受,这种感受只有一秒钟的时间都不到,而人为了追逐这个一秒钟的感受,所以不断地吃,希望这个感受能够多保持一会,多持久一会,一直到自己吃饱了吃腻了才肯罢休。

您自己观察一下这个好吃的感受,是不是就像水泡一样,一秒钟之中顿时化为乌有,什么都没有了,而人因为保存在意识里的记忆的缘故,时常被这一秒钟的觉受,念念不忘,不知道人的感受就像水泡一样,顿时就会消散,没有任何可以贪恋与执取的。

著名的济公大师在著作里也知道受如水泡的道理,所以为了提醒后世众生

济公大师说了一句话”食过三寸成何物,馋什么?“

三寸等于10厘米

当您吃过食物,食物过了三寸之后,那个好吃的觉受还在不在呢?显然早已经不在了,连一秒钟都不到,

食物变成了什么呢?无论好吃还是不好吃的食物,已经慢慢进入自己的腹中,慢慢被脾胃消化进入小肠大肠沦为屎尿。

这样来观察,就会明白真的一切都是稍纵即逝,没有什么值得贪恋的,吃饱就好。

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说: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实观。

您的受,想,行,识,六根,六识都属于有为法啊,只要您能有智慧去观察,吃的时候观察自己为什么贪恋这种觉受,吃后也观察这个觉受还在不在呢,就会发现真的就像水泡一样顿时就没有了,这就是佛法里说的无常。无常就是一切都是生灭变迁,世间的任何没有任何可以久住的,所以修行人才要追逐永恒的快乐,永恒的清净。因为万物是无常的,受阴是舌头和食物和舌识三者因缘和合而成才能产生的受,所以是因缘所生法,这种因缘和合和无常之性,佛教称之为空性与虚幻的,并不是什么都没有。

如果能通过禅修修行证得初禅以上,就能体会到超越世俗五欲的轻安,快乐,不仅仅是心理的快乐而是身体自然的快乐,从内而发,遍及全身,殊胜微妙而长久,非言语所能描述,如果能解脱生死,那么其中的妙乐,更是无法言说,所以佛法并不是消极的,而是让您舍离世俗虚妄不实短暂的物欲之乐而真正追逐自性真正的常、乐、我、净。

原来佛法不在经书上,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行走坐卧之中,就是这个道理。

只要能善于运用,就能服务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而不是做外境的奴隶。

结尾:愿一切众生都能闻法受益,都能减肥成功,都能自我控制自己,都能智慧的生活,都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而不做欲望的奴隶。愿一切众生都能修学正法,离苦得乐,究竟解脱。

附录

原文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时。波斯匿王其体肥大。举体流汗。来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气息长喘。

  尔时。世尊告波斯匿王。大王身体极肥盛。

  大王白佛言。如是。世尊。患身肥大。常以此身极肥大故。惭耻厌苦。

  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人当自系念   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   安消而保寿

  时。有一年少。名郁多罗。于会中坐。时。波斯匿王告郁多罗。汝能从世尊受向所说偈。每至食时。为我诵不。若能尔者。赐金钱十万。亦常与食。

  郁多罗白王。奉教当诵。

  时。波斯匿王闻佛所说。欢喜随喜。作礼而去。

  时。郁多罗知王去已。至世尊前。受所说偈。于王食时。食食为诵。白言大王。如佛.世尊.如来.应.等正觉所知所见。而说斯偈。

 人当自系念   每食知节量

 是则诸受薄   安消而保寿

  如是。波斯匿王渐至后时。身体(月+庸)细。容貌端正。处楼阁上。向佛住处合掌恭敬。右膝着地。三说是言。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南无敬礼世尊.如来.应.等正觉。与我现法利益.后世利益.现法后世利益。以其饭食知节量故。

原文二

昔佛在舍卫国说法教化。天龙鬼神帝王人民三时往听。彼时国王名波斯匿。为人憍慢放恣情欲。目惑于色。耳乱于声。鼻着馨香。口恣五味。身受细滑。食饮极美初无厌足。食遂进多恒苦饥虚。厨膳不废以食为常。身体肥盛乘舆不胜卧起呼吸但苦短气。气闭息绝经时惊觉。坐卧呻吟恒苦身重。不能转侧以身为患。便敕严驾往到佛所。侍者扶持问讯。却坐叉手。白佛言。世尊。违远侍觐咨受无阶。不知何罪身为自肥。不能自觉何故使尔。每自患之。是以违替不数礼觐。佛告大王。人有五事令人常肥。一者数食。二者喜眠。三者憍乐。四者无愁。五者无事。是为五事喜令人肥。若欲不肥减食粗燥然后乃瘦。于是世尊即说偈言

 人当有念意   每食知自少

 从是痛用薄   节消而保寿 

王闻此偈欢喜无量。即呼厨士而告之曰。受诵此偈若下食时先为我说然后下食。王辞还宫厨士下食辄便说偈。王闻偈喜日减一匙。食转减少遂以身轻即瘦如前。自见如此欢欣念佛。即起步行往到佛所为佛作礼。佛命令坐而问王曰。车马人从为所在也何缘步行。王喜白佛。前得佛教奉行如法。今者身轻世尊之力。是以步来知为何如。佛告大王。世人如此不知无常。长身情欲不念为福。人死神去留身坟塳。智者养神愚者养身。若能解此奉修圣教。于是世尊重说偈言

 人之无闻   老如特牛   但长肌肥

 无有智慧   生死无聊   往来艰难

 意倚贪身   更苦无端   慧人见苦

 是以弃身   灭意断欲   爱尽无生 

王重闻偈欣然意解。即发无上正真道意。听者无数皆得法眼

(七三)别译阿含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波斯匿王身体肥大。喘息极粗。往诣佛所。顶礼佛足。在一面坐。佛告王言。王今身体。极为重大。至于动转。出入息时。极为大难。王白佛言。如是如是。如世尊教。今患此身。以为惭愧。用自讥呵。尔时世尊即说偈言。

 夫人常当自忆念   若得饮食应知量

 身体轻便受苦少   正得消化护命长

  尔时乌带摩纳在于众中。王告摩纳言。汝能受持此偈。于我食时。常能为我诵此偈不。若能诵者。我当赏汝日百金钱。我之所食常当听汝先我前食。乌带摩纳尔时答言。我能。佛重为波斯匿王种种说法。示教利喜。默然而住。波斯匿王礼佛而退。乌带摩纳小在后住。受持此偈。佛告摩纳。王若食时。恒为王说如此上偈。尔时波斯匿王日日减食。身体日日转小。渐得轻便。波斯匿王后至佛所。身体轻便。转得端正。白佛言。世尊。我于今者奉佛敕教。现身之中受无量乐。南无佛婆伽婆至真等正觉。知我现报现前利益。由节食故。

关于我们心灯佛教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inews.com/zyjf/701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