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认识中小企业私募债风险
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整体比较滞后,有体制缘由,有信誉体系建设的缘由,也有机构投资者发展不足的缘由。但是不管从投资者还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加快债券市场发展是共鸣。 中国债券市场近期有两个重要进展,1是针对债券市场中银行间市场和交易所市场分割发展、分割监管的状态,在部委间成立了部际调和机制,希望推动监管标准的统一,主要是准入条件、信息表露、资信评级机构、投资者准入条件和保护制度等五个方面的统一。2是今年5月底,沪、深交易所发布了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办法,中小企业私募债正式推出。 私募债是债券市场 市场化发展的良好尝试 中小企业私募债试点取得了初步成功,主要体现在两方面:1是确切为中小企业提供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这次私募债发行主体广泛,有民营企业,有国有企业,也有中外合资企业。2是尝试了市场化的私募发行。债券发行体制改革的整体方向是市场化,这次私募债在市场化方面做了很好的尝试,比如监管部门对发行人的净资产和盈利能力等没有硬性要求,由承销商对发行人的偿债能力和资金用途进行掌控,私募债的各种要素,比如发行金额、利率、期限等,都由发行人、承销商和投资者自行协商肯定,交易所仅对私募债采取备案发行制。整体看,这次私募债发行是以券商为主导,证监会和交易所在其中的作用非常有限。私募债还引入了合格投资者的概念,其发行面向特殊投资群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具有一定条件的合格投资者。这两个方面是很大的进步。 理性认识私募债风险作为一个比较完全的市场化产品,私募债肯定不是保母式的。如果出现违约,怎样有序地进行清偿或进行市场化的处理,还有待实践、有待视察。美国垃圾债最高峰时违约率是12,一般是2~5,相对比较温和。中国市场还没有出现过类似的情况,将来如果出现,我们也有一个学习的进程,投资者需要学习,监管者也需要学习,这是一个渐渐积累的进程。 这次发行的私募债,从根本上说,是回归了资本市场的本源。直接融资体系和间接融资体系,最大的差别在于直接融资体系是投资者和融资方直接面对面,融资方依托本身信誉去向投资者融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判断向投资标的进行投资。由于去掉了中介,直接融资的本钱下落了,这个下落的本钱为企业和投资者所分享,表现为融资者的融资本钱相对低一些,投资者潜伏回报有可能高一些。因此,直接融资的出现,代表着一种更先进的金融体系。 但这里有两个重要的条件:第一,企业要有信誉,不是来欺骗或圈钱的;第二,投资者要有风险辨认能力。这两个条件中的任何一个缺失,就有可能成为灾害。这就是为什么欧洲早期3大资本市场荷兰、英国和法国的资本市场,都是从一场危机开始的:它们分别为1637年的郁金香泡沫、1720年的南海泡沫和1721年的密西西比泡沫。而华尔街早期曾出现过的“从地球通往月球”的招股说明书,超过百年的混乱无度、投机猖獗也主要源于诚信的缺失和投资者的盲从。 因此,一个健康和良好运行的资本市场,需要市场参与的各个主体归位尽责,发行证券的公司要讲诚信,投资者要提高风险辨认能力,中介机构要勤奋尽责,帮助投资者理解市场和辨认风险,还需要不断加强监管和提高市场治理水平,这是一个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 私募债未来的发治白癜风哪一个医院最好展,需要注意对风险的把控。就投资者来说,第一次接触这类风险相对比较高、收益也相对比较高的债券品种,要做更多的尽职调查,更多了解发行企业的基本情况。第一批试点的时候,每一个券商都拿出了自己最好的企业储备,很多都是拟上市企业,具有良好的财务指标。但随着试点的扩大,不排除风险有扩大的可能。我们必须提示投资者注意对风险的把控,这是一个高风险的,但是交易所没有背书的风险自担的产品。 证券公司作为产品的组织者,对风险的把控应承担当仁不让的。欧洲早期的资本市场,融资方不重视本身信誉、投资者非常无知,再加上当时还没有投资银行,没有良好的中介在其中进行信息传导、帮助尽职调查,3大泡沫的破裂是一定的。今天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已大大进步了,我们希望中介在其中扮演非常好的角色。这次私募债的发行以券商为主导,券商需做好尽职调查工作,做好勤奋尽责的工作,不能由于“抢生意”而下落发行主体的标准。从根本上讲,私募债是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融资渠道,只有中小企业通过私募债融资取得了可持续的发展,私募债市场才能健康发展,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未来风险控制在公道的范围内,私募债试点将有望扩大,我们期望可以看到更多的主体发行私募债,更多的投资主体可以参与投资私募债…… 作者系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