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核心」
改变有一个最大静摩擦力,要减肥,请“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真正的坚持是无需任何意志力的。
为啥吃健身餐坚持不了多久就会放弃?
什么是改变的最大静摩擦?
减肥的基本常识是什么?
食物的第一性原理是什么?
垃圾食品可以吃吗?
为什么“感觉饱了”≠“吃饱了”?
以上问题本文均有思考,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作者?郭秋彬编辑?
郭秋彬减肥的基本常识要解决的问题是减少身上的肥肉,有种人胖是全身都胖,有种人胖是局部胖,比如肚子上的赘肉,我们先思考肥胖是怎么形成的?这很好理解,我们在小学二年级就已经学会了比大小,非常简单的原理即:热量摄入(input)<热量消耗(output)。问题是我们现代人在没什么机会运动的情况下,减肥的希望也就给予更少的热量输入,也就是说对于职场人来说,均衡科学的膳食平衡是可执行的。之所以热量摄入太高,是因为:我们没法量化热量,所以我建议用薄荷app去记录饮食,量化你的热量。互联网上都介绍了各种健康饮食的方法,刚开始减肥的你几乎99%每次坚持健康餐的效果甚微,不久就放弃了……
类似于计算下你每天摄入的热量到底有多少,推荐薄荷app可智能计算
为啥?你没发现一个特点吗,那些向你展示健康餐的博主,不是大鸡霸肌肉男,就是魔鬼身材小姐姐,这让你产生"健康餐"=“好身材”,当然这也是减肥初期的你想要的!如果顺带他们商店中有相关的代餐食品、瘦身课,也许你就买了。但有没有思考过“幸存者偏差”,不是吃代餐、吃健康餐才使得你瘦下来,而是互联网敢于秀出自己身材的博主们一开始就是瘦的,然后他们再来给你推荐这些健康食品和课程。然而,他们的理论、推荐的食物都没问题,甚至很科学,但并不适用于刚开始决定要减肥的你,我们说改变有一个最大静摩擦力,没有突破那个最大静摩擦,都是无效的。小学二年级学过的有关“最大静摩擦”的知识点基于以上,那么对于减肥初期的你来说,我的观点可能有点匪夷所思,结论是:“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是减肥的秘籍。食物不分好坏下面我将提出一些让大家匪夷所思的思考视角,请各位看官借鉴就好:减肥是一个种戒断行为,越极端的减肥行为往往伴随越强烈的戒断反应,我建议不要一开始减肥就马上吃健身餐,疯狂暴汗,断食疗法、生酮饮食等等,这几本是打破心理舒适的举动,想想你过去花几年建立的“快乐肥宅”脑神经回路:暴饮暴食--多巴胺分泌--热量摄入过量,需要你在短时间内迅速改变回路,这对大脑来说它非常不乐意,所以这也是任何极端减肥手段坚持不久的原因。所以解决方案还是要归回到最简单的常识,让热量能够被计算,并且逐步控制到摄入<消耗就行了,没必要说“我要开始减肥了,接下来我将永远不吃夜宵,晚上也不吃”,最终的结果看得到,当跟意志力对抗n天之后,深夜时分当你打开美食视频或者吃播,你一定会打开外卖的……咱就喜欢用意志力去减肥,真正的坚持是无需任何意志力的。要减肥,请“该吃吃,该喝喝,啥事不往心里搁”。因为:1)大家被互联网洗脑得忘了食物的第一性原理了,食物是为人提供热量、满足基本营养供给的东西,我们是碳基生命唉~又不是硅基生命,人工智能还得充电,人咋能断食、绝食减肥呢;2)媒介处于盈利目的的宣传把食物二元化了,也就是食物分好坏了!连医学家、科学家都说xx是健康食品,xx是垃圾食品,外婆家的酸萝卜不能吃有亚硝酸盐、我大长沙的臭豆腐不能吃因为高热量等等。实际上食物不分好坏呀,你可以吃汉堡炸鸡,也可以吃清炖萝卜,可以晚上吃,也可以白天吃呀~食物不分好坏,现在你看到美食因为热量高,因为是“垃圾食品”,所以你要不就不敢吃,要不吃了就有严重的负罪感,然后嘴巴又馋,吃了有感觉有罪,恶性循环……如果“垃圾食品”真的是垃圾,医院就诊?都是人为定义出来的概念,回归基本常识,如果你一天吃1个汉堡,热量摄入<热量输出,若吃2个,则热量摄入>热量输出,那今天就吃1个汉堡就好了,管它啥垃圾食品呢。你敢说这些食物你不喜欢?并且你能完全避免掉呢,如果你说不喜欢,那我带你去喝杯茶颜感受下?
你啥都能吃,不是说减肥期就只能吃水煮蛋,鸡胸肉,煮西蓝花,你可以让自己慢慢适应,如果你吃健康餐的目的是为了有一天瘦下来后有资本继续吃火锅、烧烤和炸鸡,那么强制自己吃健康餐又有什么价值呢。吃饱了≠感觉吃饱了ok,以上观点,个人认为能帮助大家减轻心理负担,首先能放弃一些极端减肥的行为,好好正式减肥这件事儿。接下里的观点要解决“为什么大家会习惯性热量摄入过度”,原因是因为吃得多啊,为什么吃得多?因为感觉没吃饱啊!为什么感觉没吃饱?因为吃的不够,感觉没饱所以会继续吃啊,吃到饱为止。这里就出现问题了,因为“感觉吃饱了”和“吃饱了”是两回事儿,这也是热量摄入过度的核心原因,为什么呢?因为神经传导有延迟,你有这种体验吗?下午1点开始办公,你1点才喝咖啡,到1点30分左右才开始感觉清醒,这是因为咖啡因先进入胃部经过小肠壁吸收--经过血液循环进入大脑中枢--咖啡因才产生作用,对你才开始兴奋;用生活中的案例来类比就是——水壶开始响,水早就已经开了。同理,如果我现在立马往你的胃里面瞬间塞满体积是你胃部1.5倍的食物,你并不会瞬间感到饱,你会过一会儿才感觉饱,甚至开始吃撑了,好难受——你看,这就是一个身体的延迟机制。我有一个推论,肥胖是一个名为“肥胖函数”打印出来的值,得改变函数里面的代码,你才能瘦下来,肥胖是一个常年累月积累下来的结果,身上的赘肉是对你的一种反馈。你从现在调整你的行为模式,至于多久瘦下来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我们继续推演,改变肥胖的行为模式,有2点:第一点叫做“吃慢一点”:这样会让“吃饱了”和“感觉吃饱了”不再是异步的,而是同步的;第二点叫做“好好吃饭”:认真地吃,吃就是吃,所谓食不言卿不语,不玩手机,不看视频,专注于当下;荐书?《学会吃饭》,作者作者是[美]珍·克里斯特勒、艾莉莎·鲍曼“活在当下”是解开你各种焦虑的隐秘开关,有关当下的话题可看我以前的文章《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观影《心灵奇旅》你的TODOa)放弃食物分好坏的观念,你啥都能吃,前提是热量摄入<消耗;b)剥橘子练习:拿一种你喜欢吃的事物,吃满50分钟,观察它的样子、仔细闻它的味道,放在嘴里含着,然后慢慢吞咽,摸摸包装盒……总之你必须要吃满50分钟,让自己慢点吃;c)吃饭的时候不说话,不看手机,不看剧;请先了解下前提:对于刚开始要下决心减肥的朋友,我全文没有一个字说健康餐、轻断食、瘦身课等不好,而是期待朋友们突破改变的最大静摩擦之后,再开启真正的减肥之路,祝我们都学会吃饭~
下篇文章待定,主题时间都不确定,敬请期待,欢迎推荐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