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姨妈是我们每个女生都共同拥有的“亲戚”,而且这个“亲戚”还非常难伺候,不来了让人头疼,来了让人肚子疼……
但大姨妈其实是个很好的“亲戚”,因为我们身体中有很多隐藏的疾病,都是可以从大姨妈观察出来的。
所以今天,糖糖就给你们彻彻底底的扒一扒这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大姨妈”的身世,看看它到底是何方神圣!
月经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也是青春期到来的标志。产生月经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卵子太过寂寞,躲在子宫里偷偷“流下了眼泪”。每个月我们的子宫内膜都会变厚分层,就是为了等待受精卵的形成。如果卵子没有等到它的精子,就无法形成受精卵,这时候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的水平就会下降,变厚的子宫内膜等物质就会因为失落而脱落,从而形成了大姨妈。所以,月经不只是这么简单,它的主要成分除了血液,还有子宫内膜组织碎片、各种活性酶及生物因子。正常的月经周期是在28天左右,前后浮动1周(21天-35天)也算是正常,如果波动的天数超过了7天,月经就有点不正常了,这时候要注意观察自己的身体了噢不过月经周期28天这点也并不绝对,毕竟有的人可能3个月才来一次月经,如果周期规律,也是正常的,要看算不算异常,要以是否规律为标准哦!造成月经周期不规律的原因,主要分为心理、病理和生活习惯这几个方面的因素。心理和生活习惯方面主要包括抑郁、不开心、情绪波动比较大,或者经常抽烟、喝酒、节食减肥,这些都有可能会造成月经周期不规律。病理方面的因素有很多,最常见的一种,还得是多囊卵巢综合征(简称多囊)。它属于一种内分泌以及代谢紊乱的疾病,月经不规律是最主要的症状。除此之外,可能还会伴随着变胖、长痘、体毛重、不容易怀孕等一系列的问题。想要知道自己是不是多囊的患者,方法很简单,去妇科挂个号,做下B超、性激素六项之类的检查就能知道了。很多人可能对月经时间的长短不是很在意,甚至觉得越短越好,还能少受点“折磨”。虽然我也常常会这样想(卑微),但月经时间的长短背后往往还可能会牵扯到月经量的问题,量太多或量太少,都是需要引起你注意的异常现象。一般来一次月经,总量大概在20-60ml左右,5-80ml内也可以算是正常的(差不多就是一个矿泉水瓶盖到四分之一听可乐的量)。但如果月经量太少(5ml以下),或者月经量过多(80ml以上),并且长期如此的话,那么它的背后可能就会隐藏着一些病理因素了。导致月经过少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就是内分泌异常和子宫内膜损伤所导致的,比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等等。月经过多的病因会比过少更复杂一点,主要是与佩戴节育环、生殖道炎症、子宫与子宫内膜的病变、以及卵巢方面的因素有关。在这两种情况下,都需要格外注意的一点就是尽!早!就!医!明确了导致异常情况的病因,才能更好地去做进一步的治疗。日常来月经可以和自己既往的情况比较一下,要是发现月经量有明显增加或者减少,医院就诊了。月经和口红一样,其实也是会分“色号”的,比如通常情况下,月经的颜色可能是比较鲜艳一点的红或酒红,但偶尔也会出现一些颜色很深的“黑血”(如下图最右)。想当年,年少无知的我第一次看见这种“黑血”,差点以为自己是不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但其实这种看上去很深很吓人的颜色是很正常的,包括它旁边的这4种也都是正常的。因为月经血是由静脉血和动脉血(以及其他的一些物质)所共同组成的,动脉血占比比较多,大约在75%左右。这两种血液颜色是不同的,富含氧气的动脉血颜色更鲜红,而氧气含量比较少的静脉血更偏暗红。当月经血离开了我们身体以后,血液就会在血小板的作用下开始凝固,颜色也就会越来越深,所以有的时候看到不同“色号”的月经血是很正常的。只要是不出现粉红色或是其他很浅很淡的颜色(类似上图最左),那么基本不用太过担心。如果出现了,那就预示着你的身体可能是出问题了,小到贫血,大到多囊等疾病,都是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痛经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痛经,不同类型的痛经成因是不同的,处理方式自然也不同。原发性痛经属于生理性的痛经,也是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痛经类型(几乎90%左右都是)。而继发性痛经则是病理性的,它主要是由一些疾病所导致的,比如子宫内膜异位症、慢性盆腔炎等等。如果是原发性痛经,那么最简单方便的缓解、治疗方法就是吃止痛药,比如布洛芬这种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跟吗啡等阿片类的止痛药是不同的,不会有成瘾性,可以放心吃,不过肠胃不太好的人就不太建议吃了。但如果是继发性痛经,就不是我们自己简简单单吃个止痛药或避孕药就可以解决的了,医院,听医生的话,乖乖配合治疗,这样才能尽早恢复健康。关于大姨妈的“身世”,今天就给大家扒到这里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关于大姨妈的疑问,可以在留言区中告诉糖糖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