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明每天准时吃饭,每次吃的也不少,可个子比别的同龄的孩子矮了半个头,妈妈看着直发愁,小明说我也想长高高!
首先,家长要了解孩子的正常身高生长规律:宝宝出生时,平均身长50厘米左右。
婴儿期(出生到1周岁):是孩子生长速率最快的时期,约25厘米每年,出生后前三个月身长增加约12.5厘米左右,一岁时身长达到75厘米左右。
幼儿期(1-3岁):10-12厘米每年。2岁时身长达到85-87厘米,3岁时身长约95-97厘米。
3岁到青春期:每年身高增加约5-7厘米。
青春期:每年身高增加不低于7厘米。
不同年龄段助长要点第一个生长高峰(3岁前)婴幼儿期是人身高增长的第一个高峰期,这一时期营养和生长激素对身高起主要调控作用,如出现发育落后问题,应尽早检查和干预,若3岁前未能实现有效追赶,成年身高很可能不理想。
保障营养供应
刚刚出生的婴儿最理想的食物是母乳,到婴儿6个月后除了继续母乳喂养外,可以逐渐添加辅食。1岁后孩子适合吃细软烂碎的食物,建议家长在喂养时,每天要保证~mL牛奶,并注意肉、蛋、鱼、豆制品、蔬菜、水果的供给,保证牙齿和骨骼的发育。除了3次正餐外,还可以加1—2顿点心。
运动助长
婴幼儿关节、下肢肌肉还未发育完全,因此应该选择一些简单的运动,户外走、跑、跳跃、上下台阶、蹲着玩沙等游戏都是很好的运动形式。每天两次,每次1-2小时的户外活动。
身高稳定增长期(3-青春期)越早进行身高管理,孩子的终身高越获益.
这个阶段的儿童每年大约增长5-8厘米,人体身高80%左右的增长幅度即将完成,所以一定要赶在青春期启动前(女孩9岁、男孩10岁)针对性进行身高管理,青春期前每早一年管理孩子就能多长2-4cm。
预防早发育
《中华儿科杂志》根据对10万例不同年龄组的男女青少年跟踪研究证明,孩子早发育一年,身高平均少长7厘米。在男孩进入9岁前后、女孩8岁前后,就应每半年应为孩子测一次骨龄,持续监测评估身高、性发育等状况,避免提前发育。及早发现孩子成长偏航。
充足睡眠保障生长激素分泌
3岁以后生长激素白天分泌量减少,逐渐集中在夜间深度睡眠时分泌量增多,并且会出现2个高峰:
晚9点至第二天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前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达到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
早上6点前后的一两个小时,生长激素也有一个分泌小高峰。
此阶段的儿童,应该尽可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入睡,每天睡眠时间尽量保证在10—13个小时,从而确保生长激素充足分泌。
运动助长
此阶段应该定向培养孩子的运动能力,可选择球类、跑、跳跃、跳绳等运动形式的练习有助于长高,也可以考虑游泳、滑冰等项目。不建议做剧烈和对抗性的运动,每天的运动时间要保证在1小时以上。
第二个生长高峰(青春期)一般情况下,女孩9.2岁男孩10.5岁开始进入青春期。这是孩子最后的长高阶段(占成年终身高的20%),青春期分为前、中、后期,前期身高开始出现突增,应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