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到“职员”不是简单的身份转换,而是人格发展的一个必然进程。这个转换的关键是:“人格的成长”。
校园里的“学生身份”只是社会化的一个过渡阶段。职场才是“你”人生真正的开始。
如果“快速致富”是大家喜欢的,那,小业就为大家提供一条捷径,你要如何面对职场?
小业的整体建议是----离开校园的那一天起,着手重塑自己的一切。你的思维方式,你的言谈举止,你的为人处事,甚至于你的外形。将过去的一切“一键清空”。不要担心过去的美好被“破坏”,因为你可以重塑新的美好。
是的,你不用去了解校园和职场有什么不同,因为没有必要。新环境,新生活,新生命,你只需要时时刻刻看清楚这个世界,把自己当“婴儿”一样去培养。话说,决定你一生高度的就是毕业后3-5年,那你还不走个心?如果努力好几年,仍旧没有产生质变,那就接着塑,不停的纠错,不断的纠正。总有蜕茧成蝶的那一天。
那要怎么塑呢?小业为大家整理了5方面的建议,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一:专注于自我真实的人格。
二:培养各种思维方式。
(小业强荐以下5种)1学徒思维2契约伦理3空杯思维4批判性思维5老板思维
三:明白职场规则。明规则,潜规则。
四:学会做职业规划。
五:培养工作技能。(排名不分先后)
1专注于自我真实的人格
首先,向独立又真实的人格致敬,其次,我们都应该成为我们自己。
真实的人格很重要。当我们放弃自己真实的类型,而选择能让自己好受点儿的那个类型时,你到底在骗谁呢?这是在自欺欺人。
先确定自己是谁,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你才可能做出“不后悔的选择”,或者不后悔自己任何一个选择。选择很重要,选择对了,人生就对了。任何“秘籍”都用不上。
人一生的三分之一时间都在和自己的工作打交道,与这份工作合不合拍奠定了生活的乐趣。这个世界不存在什么对的工作,对的同事,对的老板,而是你要把你自己的内心修炼成对的。
当然,必须要承认的是,我们身上确实会呈现出各个类型(九型人格)某些方面的特质,更关键的问题在于,获得自我认知的过程往往不那么令人愉快,尤其是当我们希望保护自己远离痛苦或屈辱的过往经验的时候(父母没得选,往事没得改,得认!)
生命的不同时期,我们每天都会“遇见”其他类型,可我们自己的类型才是我们最终要回归的“家”。
所以,小业到底想说的是什么?
发现自己需要时间,也需要有面对自己不喜欢的真相的勇气与意志力,这是克服坏习惯和糟糕思维方式的必经过程。而,从学校到职场是个很好的机会,因为这个时候,基本还是白纸一张。
2培养各种思维方式
“你不可能在眺望未来时把生活中的每个点连接起来,只有回顾时能才连点成线。所以你必须相信今日所做的会影响你的未来。”---乔布斯。
再分享稻盛和夫如何混职场的一个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说到人生和职场要掌握什么样的思维方式?我永远都只有一句话,你必须得清楚什么是洗脑,什么是教育。特别是在知乎这种“大V是神,高赞是仙”的地方,你需要发展相关技能,学会独立思考,这样才能自行判断出:哪些能为你所用,哪些看过就该焚。你认为我是洗脑,我会很开心,你认为我是教育,我会更开心。
比起这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也是硬币的两面。有好有坏,就看你如何驾驭。
比如,星座、塔罗、富人思维、穷人思维、“吸引力法则”,都是典型的奇幻思维。(今年以来,我和小伙伴们沟通,发现“一万小时定律”这种铁律,那也是因人而异。所以,专注于自我真实的人格是多么重要,你能不能,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们用吸引力法则举个例:这个法则给人们制造了一种错觉:你能够控制自己的人生,你只要改变你的态度和愿望,就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到钱财,或者能够实现减肥等任何愿望。如果没有成功,就是你的错,你没有真正改变你的态度和愿望。——“不灵是因为你不够诚心!”类似这种思维方式,娱乐一下是可以的。万万不可泥足深陷。
那奇幻思维的好处是什么?如果你从事艺术类工作,文字工作者,奇幻思维会带来不可思议的惊喜,思维作品不是“画”出来或者“写”出来的,而是“思考”出来的,创作者努力把大脑中产生的“意象”抒发出来,变成线条、色彩、故事、艺术作品……
初入职场,与能力相比,性格和思维方式,更为重要。即使能力不强,但拼命努力、又具备正面思维方式的人,比那些能力优秀,但不肯努力、持负面人生观的人,会好许多。能力稍差不必灰心。坚持不懈努力及正面的思维方式,一定会让整个世界对你和颜悦色。
要知道,初入职场的新人与元老之间的冲突多数不是因为利益,而是因为思维方式和观点。(谁会莫名其妙跑去为难一个新人呢?如果真有个案,当事人也应该学会避开。)
思维方式有多重要呢?
1逆向思维帮你突破教条;
2批判思维帮你突破桎梏;
3联想思维帮你突破常识;
4换位思维帮你突破主观;
5系统思维帮你突破片面;
6开放思维帮你突破僵化;
7形象思维帮你突破枯燥;
8逻辑思维帮你突破表象;
9前瞻思维帮你突破短浅。
此处再省略字。
再展开来一段废话:每一门知识的背后,每一项技能的背后,都有其特有的思维方式,话语方式,从费劲到熟练的多次练习,就是在适应这种思维方式。做任何事情容易放弃的人,都是因为缺乏思维的坚毅。优秀的思考者总是在思考他们的思维过程。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