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我们讲了瘦素的故事《一个分子和两个天才》,讲了道格拉斯.科曼和杰弗瑞.弗里德曼两位性格迥异的天才科学家,如何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接力中,发现了瘦素这个来自脂肪组织、却能够作用于我们大脑并调节我们的食欲的神奇分子。我们也讲到瘦素这种天然的食欲抑制蛋白如何激起了人们关于根治肥胖的期望,又是如何让这种希望烟消云散的。
于是在故事结束后很久,都还有不少朋友在后台提问:既然这么一个满载着天才灵光的发现都不能用来治疗肥胖症,我们胖纸的减肥大计是不是注定要“是否成败转头空”了?趁着新年的欢喜还没有淡去,读者们假期里积攒起来的赘肉也还历历在目,我就接着瘦素的话题,和读者们聊聊这世界上管用的减肥药。
其实肥胖和减肥药物这一对冤家,可能和我们故事里讲到过的其他所有疾病(高血脂、糖尿病、遗传病等等)都有重要的差别。这种差别可以用下面这两个问题来很完美的总结。而这两个问题的答案,也自始至终纠缠在这对冤家的周围。
第一个问题:“肥胖到底是不是病”?疾病这词儿,其实当然也没有非黑即白的边界。身体内细胞恶性增生导致的癌症是疾病,外来病毒引发的非典型肺炎是疾病,纯粹外力引起的骨折挫伤当然也是疾病;肉眼可见的化脓和皮疹是疾病,依靠各种实验室检验指标才能判断的高血脂高血糖是疾病,几乎完全要依赖患者的主观诉说的抑郁症当然也是疾病。
但这些特征截然不同的疾病,至少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会危及患者的健康、生活质量乃至生命。那么肥胖是疾病么?这个问题判断起来,就没有上面列举的那些疾病一样显而易见了。腿上多一点赘肉,鼓起一圈肚腩,好像也看不出什么特别大的健康问题啊?是不是就一定是坏事,就应该得到预防和治疗?肯定有读者会说,当然是啊,至少肥胖会让人看起来很臃肿丑陋,行动不便啊!但是别忘了就在一千多年前,咱们大唐的饮食男女们可还觉得胖子才美,还留下了环肥燕瘦的成语一直用到当下。就在今天,非洲和南美洲的某些部落仍然视肥胖为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显然,依靠主观而多元的审美观来定义疾病,无疑是不靠谱的。
26岁的毛里求斯妇女ZeinebouMintMohamed。在包括毛里求斯在内的不少非洲国家,传统上认为肥胖的身材才是女性美的标志。因此很多女孩在少女时期就在父母强迫下大量进食。究其源头,在食物匮乏的社会中,肥胖是生活富足家境优渥的象征,以胖为美的心理有着历史和经济上的基础。(图片来自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崔永玲中科白癜风医院让天下无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