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期的冬季,是最容易减肥的季节

时间:2021/2/28 20:18:46 来源:减肥_专业的减肥常识网站 作者:佚名

白癜风传染 http://m.39.net/pf/a_7601957.html
和常识相反,寒冷的冬天其实利于减肥。

来源/把科学带回家

ID/steamforkids

疾控期宅在家中,让更多人担心是否会在寒冬中「变胖」。

但是和常识相反,寒冷的冬天其实利于减肥,前提是不在空调暖气下。

冬天减肥的原理,来自于「减肥特供肥肉」——棕色脂肪。只要在热带呆1个月,这种减肥肥肉就会消失。

一些现象能凸显这种肥肉的存在。为什么刚刚入冬的时候觉得冷,但是冷了一段时间以后,就没那么冷了?还有,冬天吃的高热量食物,在夏天看来十分肥腻,冬天身体是怎么把它们消耗掉的呢?

实际上,这都是靠一种特殊的腊肉色的脂肪——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和我们平时讲的肥肉,也就是白色脂肪不大一样。白色脂肪主要长在皮下以及内脏附近。当我们贴秋膘的时候,贴的是白色脂肪,不是棕色脂肪。

棕色脂肪主要长在脖子、脊柱、主动脉,还有肾脏附近。而且棕色脂肪里有大量的发电站——线粒体,会把脂肪转化为热量。

虽然它俩都是胖子,但白色脂肪比较像「会攒钱的胖子」,棕色脂肪比较像「会花钱的胖子」。

■白色脂肪细胞(右)的脂滴比较大,线粒体比较少;棕色脂肪细胞(左)的脂滴比较小,线粒体比较多。

科学家们很早之前就发现一些动物(如啮齿动物)和新生儿体内有大量棕色脂肪。因为婴儿和啮齿动物御寒不能靠抖(战栗产热),所以棕色脂肪相当于他们的「暖宝宝」(非战栗产热)。

因为成人体内的棕色脂肪比较少,所以以前一般认为大人是没有棕色脂肪的。但是随着新的成像技术——PET/CT扫描技术的出现,在10年前这个观点被推翻了。

成人棕色脂肪的发现是癌症研究中的意外,因为PET/CT扫描技术本来是找癌细胞用的。

■新生儿体内棕色脂肪的分布(红色)

来源:medicaldictionary

做扫描之前,会先注射一些具有放射性的葡萄糖(18F-氟脱氧葡萄糖),然后躺到机器里观察。因为癌细胞的耗能比一般细胞要大,吃得多,葡萄糖容易往它们那儿跑,所以它们在PET下的图像不太一样。

可以看到,在PET下,脑和心脏是黑的,因为耗能较大,吸收的葡萄糖多。癌细胞也是一样,在PET下看就是黑黢黢的。

■PET/CT扫描仪

研究者在用PET扫描的时候发现,一些成人脖子附近也有阴影,他们一开始吓坏了,以为这些人生了癌症。

结果进一步的分析后才明白,脑、心脏周围等「好胃口」的组织不是癌细胞,而是脂肪组织,它们就是棕色脂肪了。

这3篇奠基性研究后来发表在年的《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上。

■PET下能耗高的大脑和心脏是黑色的

来源:NationalInstituteofDiabetesandDigestiveandKidneyDiseases

和小婴儿还有啮齿动物不太一样,成年人的棕色脂肪主要长在脖子还有锁骨附近,还常常和白色脂肪混在一起。

不同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含量有很大差别,少的人只有50克,多的人有克。

恰恰就是,肥胖者身体里的棕色脂肪含量比较少,而比较瘦,血糖比较低的人,棕色脂肪含量较高。

■年轻的瘦子(左),年轻的超重者(中),以及中年超重者(右)体内棕色脂肪数量(蓝色)

来源:ScientificReports

不能小看这一两「异色肥肉」,如果它们全年无休,那么每年可帮助燃烧4.5千克的白色脂肪的卡路里,相当于每天多吃一个巨无霸都不会肥。

不过,棕色脂肪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减少,这也可能是导致中年发福的一大因素,因为它们只能陪伴到人类40岁左右。

//如何激活棕色脂肪:挨冻

所以,如何增加和激活这些棕色脂肪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挨冻。

在受寒的时候,动物和人体内的一些白色脂肪会转化为棕色脂肪。举例几个典型的研究。

在提到的3篇奠基性论文里,其中一个研究让一些志愿者呆在17-19摄氏度的房间里2小时,然后躺到PET机器里扫描;另一些志愿者则呆在温暖的环境里。

结果发现,只需要2小时的低温,志愿者肩颈部脂肪组织的葡萄糖代谢量就增加了15倍。

■温度不低时棕色脂肪代谢(肩颈黑色区域)不大(左),受寒后体内棕色脂肪的代谢显著增加(右)

来源:Bruinvetthermoneutraalenmildekou

低温不仅能增加身体耗能,还能减少白色脂肪,增加棕色脂肪。

比如,年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JournalofClinicalInvestigation)上的一项被引用了多次的研究发现,每天呆在17摄氏度的房间里2小时,连续呆6周以后,人体的白色脂肪含量减少了,而棕色脂肪的体积以及燥热活动增加了。

更令人激动的是,不但那些本来棕色脂肪就多的人有这种反应,那些在身体里检测不出棕色脂肪的人挨冻后,棕色脂肪也多到能被检测出来。

弗吉尼亚联邦大学的内科学教授FrancescoS.Celi和同事也有类似的发现。他们曾让5个成年男子住在美国马里兰州的国立卫生研究院里整整4个月,过严格控制的生活。

这些人每天吃规定的食物,到了晚上各自回房睡觉。他们的睡房温度在4个月里分别是24、19、24和27摄氏度。

在这个研究中,睡房温度降低1个月后,参与者体内的棕色脂肪体积增长了42%,脂肪的新陈代谢增加了10%,但是当睡房温度升高后,这个趋势就完全倒转了。

实验结果的可应用性不低,因为十几度的温度其实不难熬,人体会很快适应。

作出3个奠基性研究其中之一的团队,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大学的代谢和生理学教授WoutervanMarkenLichtenbelt和同事在年发现,人体在15摄氏度的环境里呆10天后,棕色脂肪产生的能量就会让不再感觉寒冷。

所以说,冬天是很适合和棕色脂肪「培养感情」的季节。

但是,随着春暖花开,行使完重要职能的棕色脂肪也就自行下线了,这时身体的产热和减肥技能点也会慢慢冷却。

斯德哥尔摩大学的生理学家BarbaraCannon表示,棕色脂肪是有需要才会出现的肥肉,“如果不冷,棕色脂肪组织就会萎缩,最后可能就留几个干细胞在那儿,剩下都没了。”

因此,只要在热带地区呆上一个月,人体内的棕色脂肪就会消失殆尽。通常从热带到寒冷地区的人会觉得特别冷,难以适应。

因为这些研究,vanMarkenLichtenbelt警告,发达国家的肥胖率居高不下,空调要负一部分责任。长江以南不供暖,可能无意中造成了南北体重分化。

//如何激活棕色脂肪:吃辣

普通人可能不会自愿呆在17摄氏度以下的环境健身,所以也有尝试其他刺激棕色脂肪的方法,就是吃辣。

原来,低温通过刺激瞬时感受器电位通道(TRPchannel),一步步刺激下丘脑,导致周围神经系统的反应,从而调动棕色脂肪细胞。

而研究者发现,其实辣椒里的辣椒素酯(辣椒里的一类有机物,辣度只有辣椒素的1/),会影响TRP通道。

他们让一些身体里检测不出棕色脂肪,或者棕色脂肪很少的志愿者每天吃9毫克的辣椒素酯,连吃6周。不出所料,他们身体里的棕色脂肪变多了,白色脂肪减少了。

也就是说,多吃辣椒,也可以欺骗身体,让身体以为自己挨冻了,这样也能增加棕色脂肪。

//如何激活棕色脂肪:运动

如果不想在挨冻的情况下减肥,最后一个方法就是运动了。有大量研究发现,运动可以让白色脂肪变成棕色脂肪。

比如,年发表在《自然》上的一项研究发现,而让白色脂肪变棕色,和一种最近被发现的激素——鸢尾素有关。

简单来说,运动会增加肌肉细胞的一种特殊蛋白质PGC-1α的含量,从而增加鸢尾素在血液中的水平,鸢尾素和白色脂肪细胞表面的某种未知受体结合,迫使它们变性为棕色脂肪细胞。

从结果来看,自由跑3周的小鼠体内的鸢尾素上升了65%,而进行了10周耐力训练的人体内的鸢尾素增长了一倍。

所以,疾控期间关上空调,在房中跳一段健身操,做一些简易的居家健身项目,或许也能激活这种「减肥特供肥肉」。■GYMSQUARE

-END-

欢迎给GymSquare精练

转载请注明:http://www.kuainews.com/ssfa/8142.html
网站首页 | 网站地图 | 合作伙伴 | 广告合作 | 服务条款 | 发布优势 | 隐私保护 | 版权申明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