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暑期来临,儿童及青少年慢性病迎来就诊高峰。其中,很多孩子的慢性病是由于超重或肥胖引起的。
目前全世界有2.66亿男性人士是胖子,
而女性胖子的数量反而更多,
达到了3.75亿!
胖子总数已达到6.41亿人,
全球60亿人口,
居然有十分之一是胖子!
然而儿童期肥胖不仅会对孩子的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增加其成年后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美国流行病学研究显示,17%的2~19岁儿童及青少年存在肥胖,32%存在超重或肥胖。由于社会发展相对稳定,近10年美国儿童肥胖发病率并无显著升高。但在特定人群,如非洲裔女孩和西班牙裔男孩中,重度肥胖发病率仍在升高。
相关链接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儿童及青少年肥胖筛查建议》特别强调,儿童肥胖可导致多种疾病,包括躯体疾病和精神心理疾病。虽然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发生可能需要长时间的累积效应,但肥胖与儿童时期心血管系统疾病和代谢异常(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等)预后不良相关。
此外,儿童及青春期肥胖可能导致哮喘、睡眠呼吸暂停、骨骼问题、性早熟、多囊卵巢综合征、脂肪肝等一系列疾病。肥胖也可能影响儿童的心理发育,导致自尊心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因肥胖带来的被挑逗和被欺凌,可能引发心理问题。儿童时期肥胖还可能持续至成年期,造成不良后果(如心血管意外、2型糖尿病)。大型前瞻性纵向研究显示,80%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后仍肥胖,64%的青春期前肥胖儿童成年后仍肥胖。Meta分析证实了儿童与成年人肥胖的强烈联系,肥胖儿童至成年期仍肥胖的风险是非肥胖儿童的5倍。
在过去30年间,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儿童及青少年超重及肥胖检出率持续增长。根据年《中国儿童肥胖报告》,-年,我国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超重、肥胖人数也由万人增至万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至年,7岁及以上学龄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将达到28.0%,超重、肥胖的儿童将增至万人。中国儿童及青少年肥胖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参照美国经验,严重程度将逐渐增加。在临床实践发现,多数肥胖儿童在出现某些继发疾病前,如呼吸睡眠暂停、原发性高血压病、血脂异常或2型糖尿病等,超重或肥胖已经持续相当长时间,且未得到重视。早期筛查并识别儿童超重与肥胖,在我国也同样意义深远。
肥胖的衡量标准
医学上对体重超过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的20%的儿童,称为小儿肥胖症。超过20%~29%为轻度肥胖,超过30%~49%为中度肥胖,超过50%为重度肥胖。成年人BMI大于28为肥胖症。
肥胖症的分类与干预措施
肥胖症分两大类,无明显病因者称单纯性肥胖症,儿童大多数属此类;有明显病因者称继发性肥胖症,常由内分泌、代谢紊乱、脑部疾病等引起。研究表明,小儿肥胖症与冠心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有密切关系。因此,有必要对小儿单纯性肥胖症早期进行干预。
限制饮食
限制饮食既要达到减肥目的,又要保证小儿正常生长发育,因此,开始时不宜操之过急,使体重骤减,只要求控制体重增长,随着身高增长,使体重降到与按身长计算的平均标准体重或超过10%左右即可,不需要过于严格限制饮食。
增加运动
肥胖儿童应每日坚持运动,养成习惯。可先从小运动量活动开始,而后逐步增加运动量与活动时间。应避免剧烈运动,以防增加食欲。
行为治疗
教会孩子及其父母行为管理方法。年长儿应学会自我监测,记录每日体重,活动,摄食及环境影响因素等情况,并定期总结。父母应帮助孩子评价执行治疗情况及建立良好饮食与行为习惯。
药物治疗
儿童单纯性肥胖,主要以改变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除一些特殊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外,一般不轻易使用药物治疗。对于中度或以上肥胖,伴有胰岛素抵抗或高血糖者,可考虑口服二甲双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