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天津市卫生计生委获悉,本市将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提升工程,加强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体系建设,今年城乡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提高到80%以上。
据悉,城乡居民健康档案是医疗卫生机构为城乡居民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的规范记录,以居民个人健康为核心、贯穿整个生命过程、涵盖各种健康相关因素,满足居民自我保健、健康管理和健康决策需要的系统化信息资源。目前全市已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就诊时,医生可查档了解患者以往健康状况、危险因素,做过的检查治疗等信息。
一份规范的居民健康档案,体现“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受益一生”理念,是居民健康状况的资料库。目前,凡是在本市居住满6个月的居民,包括天津户籍与非天津户籍,均可在居住地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自愿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行动不方便的居民也可预约社区医生入户建档。初次建档时,社区医生要为居民进行常规的体检,包括:体温、脉率、血压、身高、体重、腰围检查;口腔、视力、听力、运动功能等粗测判断;皮肤、心脏、肺部等一般体格检查。
建立以居民健康档案为基础的社区卫生信息系统,可有利于对居民健康状况作出综合评估,采取相应治疗措施有针对性地开展健康指导,更好地控制疾病发生、发展。此外,可减少重复检查、用药,降低医疗费用。社区医务人员通过对社区居民健康档案分析,还可发现本辖区居民的主要健康问题,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来源:今晚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