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研学活动
丝绸之路服饰文化展
云
想
衣
裳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有服章之美,谓之华”
——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卷五十六》
服饰文化凝聚着华夏民族衣冠载道、彰显礼乐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明最核心的元素之一。本次展览以“缘起—发展—文化融合”为脉络,对丝绸之路沿线服饰文化发展、变迁的解读,探讨中国传统服饰在民族融合中的不断发展,彰显中华民族作为“衣冠王国”的艺术成就。
自古中国就有“嫘祖始蚕”于蜀地的传说,
古蜀文化中亦有“蚕丛鱼凫”的描述,
对于丝绸发源地——四川的小朋友们来说,
本次展览自然是一次了解中国丝绸、服饰文化发展,了解蜀文化的绝佳机会。
5月1日早上,大小朋友们早早地就抵达了本次研学的目的地——成都博物馆。
五一假期的成都博物馆人山人海,许多对汉服感兴趣的大哥哥大姐姐身着各个朝代的汉服,梳着精美的发型,来到展馆。
我们班许多小朋友也非常有仪式感地穿上了各式汉服,有汉朝的、有唐朝的,引得没有着汉服的小朋友遗憾不已:“早知道,我也该穿上这么好看的汉服来看展了!”
?
仪式感杠杠滴
本次研学的小任务
寻找丝绸织物里面的神兽
在展厅门口短暂与小朋友们
讲解了观展礼仪之后,
正式进入展厅。
本次展品囊括了荆州市马山战国墓的?衣,凤鸟花卉纹锦袍,蒙古地区出土的龙形金项饰、镶宝石金冠饰,甘肃的出土的采桑丝帛画像砖等,展览以“一带一路”“民族融合”“技术与文化交流”等为主题思想,通过“丝路初开与汉锦西传”、“民族服饰的融合发展”、“织造技术与样式革新”等主题,表现丝绸之路上的多源头服饰文化融合发展的历史轨迹,勾勒出一幅中华民族服饰文化延绵不断、欣欣向荣的画卷。
荆州市马山战国墓?衣
当听说这件展品叫?衣时,小朋友们瞪大了双眼,一阵惊呼:“秋衣?”仔细一看,原来此?衣非彼秋衣,这是迄今我国考古发现最早的对襟袍服,它双袖平直,两襟对中,腰与下摆等宽,凹后领,红棕绢面上刺绣有凤鸟逐蛇纹样。虽无实际穿着功能,但仍有“衣作绣,锦为缘”的基本特征,足见当时的审美趋势与织锦技术的发达。凤鸟花卉纹锦袍
小朋友纷纷感叹,原来在战国时期我们国家就有如此精美图样的衣服了。
从先秦到汉朝,
丝绸之路初开,汉锦西传,
大量的丝织品成为丝绸之路的大宗商品,
亦是汉王朝对外交流的重要物质载体。
?
曲裾袍与直裾袍
小朋友们明白了曲裾袍和直裾袍的区别,
了解了女性襦裙的发展,
更看到了在对外交流与民族融合之下,
中国服饰样式的发展变迁,
织物图案风格的融会贯通,
帽子、饰品、发型、妆容等的变化,
体现了我国古代包容、多元的文化,
并深刻影响着东南亚地区的服饰发展面貌,
成就了中华民族“衣冠王国”的美誉。
小朋友们在参观过程中
认真地记着笔记,
图文并茂。
影像展厅的长卷轴画面,
带领小朋友们
走过丝绸之路,
体验服饰花纹、衣着妆容的发展变迁,
纷纷感叹中国古代服饰的精美,
并为我们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感到自豪。
在参观完服饰展后,
小朋友们又去了野生动物标本展,
自然科学也要了解起来!
小朋友们在接踵摩肩中积极地学习,打开认知的新世界,收获颇多。
回家后,大家纷纷记录下了这充满收获的研学之行。
封景天观后感
#
贾惟之观后感
#
莫芮钒观后感
#
田基昆观后感
#
周汝航观后感
#
王炫钧观后感
#
蒋桢延观后感
#
王佩茹观后感
#
张艺馨作品
#
张纾菡作品
#
周芊好作品
#
结语:
假期与学习很相配,在愉快游玩中成长,便是我们研学的意义!
特别鸣谢
张宸语妈妈周汝航妈妈
童颜童语艺术学校董老师
END
文字
蒋桢延妈妈
图片
各位家长
编辑
蒋桢延妈妈
审核
钟蕊瑶老师周汝航妈妈谢思妍妈妈
爱的同行者